工程训练中心2021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12-31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训练中心2021年度工作总结

2021年,工程训练中心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不断加强中心内涵建设,现就2021年中心主要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中心特色工作

(一)学科竞赛成果丰硕,部分赛项取得新突破

2021年,工程训练中心精心组织参加各类型大学生科技竞赛,成绩优异。荣获国家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2项,优秀奖7项;省级(含赛区)一等奖29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33项。参与指导的教师有42人,参与的学生近500人。以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为载体,很好地吸引了一大批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型的创新创业活动中来,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部分赛事获奖情况如下表:

序号

参赛项目

获奖情况

1

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2

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四川省一等奖3项(含冠军、季军),二等奖1项

3

全国机器人锦标赛

全国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4

“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二等奖1项,四川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5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西部五赛区)

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6

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全国二等奖1项

7

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

全国优秀奖2项,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

8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赛)

四川省一等奖14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6项

9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赛)

全国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5项

 

(二)创新项目、科技活动周、科普讲解大赛系列活动有序开展

本年度,中心组织了学院2021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立项申报和指导工作。有200多名同学积极报名参加,共立项院级创新项目55项,推荐立项省级创新项目55项, 指导学生成功申报苗子工程项目5项。配合学院筹办第五届科技活动周,开展了系列讲座及校内技能竞赛,同科研处一起筹办了2021年四川省科普讲解大赛初赛。

(三)博物馆品牌建设取得新成绩

2021年5月,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四川省党史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学院隆重举行; 11月,中国核聚变博物馆成功入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名单,标志着中国核聚变博物馆的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申报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

工程训练中心在学院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协调自动化系、电计系和核能系等单位积极申报“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围绕核电站运行维护、智能制造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相关技能人才培养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并通过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办审核提交到四川省人社厅审批,目前还没有结果。

(五)职业技能鉴定有序开展

工程训练中心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本年度,国家在职业技能鉴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大力推行第三方职业技能认证工作。中心主动适应形势,仍然完成了近200名同学的焊工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今后将继续探索维修电工、数控车工等工种的第三方认证办法。在开展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资格认证工作中,本学期有500多名同学获得了计算机辅助技术二维CAD绘图师证书。

二、中心内涵建设

(一)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规范有序

工程训练中心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设备和人员的管理,经常组织对各实验室的安全隐患进行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整改,没有发生一起实验室安全事故。排查并主动整改安全隐患20处;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培训3次,建立了安全管理台账。实验记录完整,设备维护基本到位,确保了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实验耗材专人管理,建立了实验耗材管理台账,有效节约了实验耗材的使用。

(二)整合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

为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本年度中心组织对电计系、自动化系所属实验室进行了统筹调整,将原机械基础实验室(一)、机械基础实验室(二)整合为一个机械基础实验室,对计算机控制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进行了搬迁,腾出2个大房间用于后续开放式公共机房的建设。本年度中心同自动化系、电计系一起完成了综合控制实验室扩建、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扩建等。对数控中心老旧的数控机床(7台)进行了升级改造,安装了黑板及课桌椅,为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本年度中心在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取得较好成绩。1项省级教改项目顺利结题,中心教师获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成果名称:依托高校行业背景 践行文化育人新路径)、三等奖1项(成果名称:增强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构建多层次创新训练平台),工程训练中心获批为四川省民办教育优秀实训基地(排名第一)。《工程素质教育》、《电路分析》和《机械制造基础》三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顺利结题;1项院级教改项目“我院机械创新班金工实习教学改革与探究研究”按计划有序开展;成功申报1项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二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项目名称:依托中国核聚变博物馆 探索文化育人新路径)。中心承担的《工程素质教育》课程持续进行课程改革,本年度还对部分专业进行了教学模块的调整试点,融入了思政素材得《工程素质训练》(第二版)教材将于2022年7月出版。

(四)科研工作成绩喜人

     工程训练中心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本年度,省科技厅项目“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功能扩展示范建设项目”及“核能科技传播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均顺利完成结题验收。科研项目立项3项,论文发表21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授权专利18项。

(五)师资队伍建设常抓不懈

本年度中心在学院的统一安排下,扎实开展了“师德师风”专题教育系列活动,研究制定了《2021年师德专题教育工作计划》,成立了师德专题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将专题教育工作分为春季学期(4学时)和秋季学期(12学时)两个阶段进行。通过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和“中国核聚变博物馆主题教育”集中学习活动、“四史”主题分组学习、观看电影《黄大年》并撰写观后感、新时代师德规范、师德警示教育、优秀典型先进事迹的学习和讨论等持续5个月的系列专题教育活动,使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深入人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根据工作需要,先后派教师参加了“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创新论坛”、“实验教学课程西部行计划”启动仪式暨实验类一流课程建设与应用研讨会等;组织开展了高级多功能过程控制实训系统、机电仿真软件校内培训。本年度2人晋升高级职称,其中李勇老师获评教授职称。

(六)博物馆内涵建设卓有成效

本年度中国核聚变博物馆承担的省科技厅科普项目《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功能扩展示范建设》及“核能科技传播综合服务平台项目”顺利结题。中国核聚变博物馆申报成为首批中国科协学风建设示范基地,科普视频《中国核聚变博物馆》获得科技部优秀奖,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因此被四川省科技厅网站表彰。博物馆制作科普视频《追寻红船》获得第十一届红色旅游创意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寻迹》获得工业信息化部中国核工业报等组织的“魅力中国五粮液杯”金奖(比赛金奖1名)。两项科普视频被四川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比赛。

2021年工程训练中心圆满地完成了学院交予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2022年努力方向

1、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发挥好中心高价值设备的作用,力争实现和地方企业的横向合作。

2、改革专职实验教师管理办法,探索引入辅导教学工作量,充分发挥专职实验教师的作用。

3、加强中心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拓展学科竞赛项目,丰富竞赛形式,吸引更多教师有效投入到竞赛指导工作;积极发现和培育互联网+大赛项目,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综合性、创新性、挑战度、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4、中国核聚变博物馆争取成功申报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争取落实国家文物局资金,开展核聚变博物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5、依托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做好第二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的实施和建设工作。

6、积极做好通识类实践选修课程的建设工作。

7、加强中心各项管理工作(实验室管理、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加强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严格落实授课师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中心各实验设备、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安全。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训练中心

2021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