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训练中心2022年度工作总结
2022年,工程训练中心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不断加强中心内涵建设,现就2022年中心主要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中心特色工作
(一)学科竞赛捷报频传,部分赛项创历史最佳
2022年,工程训练中心精心组织参加各类型大学生科技竞赛。截止目前,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6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1项、优秀奖3项,省奖158项的优异成绩,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和CIMC“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均取得参赛以来最好成绩,包揽了四川省机器人大赛冠、亚、季军。今日头条和中国网还对我校学子参加CIMC比赛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了报道,扩大了我校的影响力。部分赛事获奖情况如下表:
序号 | 参赛项目 | 获奖情况 |
1 |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全国总决赛) | 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
2 | 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赛) | 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3等奖2项 |
3 | 全国机器人锦标赛(全国赛) | 一等奖10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 |
4 |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赛) | 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
5 | 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省赛) | 包揽冠、亚、季军 |
6 | 四川省电子设计大赛(省赛) | 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
7 | 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省赛) | 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 |
8 |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四川赛区) | 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
9 | 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西南赛区) | 二等奖2项,3等奖1项 |
10 | 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赛) | 一等奖8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42项 |
(二)创新项目、科技活动周、科普讲解大赛系列活动有序开展
中心组织完成了2021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题验收和2022年的申报立项答辩工作。共立项院级创新项目35项,其中推荐立项省级创新项目22项。配合学院筹办第六届科技活动周,开展了电子信息类竞赛科普讲座、工程图技能大赛、程序设计大赛、“恒宇杯”校级金相技能大赛(联合乐山师范学院举办)等校内技能竞赛,组织了2022年四川省科普讲解大赛初赛、复赛,积极参加中国核学会核科普讲解大赛。
(三)博物馆品牌建设再上台阶
2022年,中国核聚变博物馆成功申报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和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成功通过核学会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复评。
(四)职业技能鉴定有序开展
工程训练中心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本年度,中心主动适应形势,依托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开展职业技能认证考试工作,共完成数控车工和维修电工合计288人的认证工作。在开展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资格认证工作中,本学期有360名同学获得了计算机辅助技术二维CAD绘图师证书。
(五)配合做好招生宣传片拍摄及“开学第一课”系列工作
工程训练中心积极响应学院要求,大力支持招生宣传片拍摄工作,中心教师王相星、何勇、杨飞老师都在招生宣传片中出镜,同时中心多个竞赛团队及实验室也参与到了宣传片录制中,中心负责人幸晋渝还面向2022级新生做了题为“学科竞赛——给你不一样的舞台”的线上讲座,吸引了广大新生的积极参与。
二、中心内涵建设
(一)中心教学工作平稳有序
2022年,中心完成《工程素质教育》课程974学时、《金工实习》课程700学时以及公选课程《激光产品创意设计》64学时的教学任务。中心严格按照学院关于排课的有关要求安排教学任务,合理安排课程教师及实验室资源,保证了课程的正常行课。中心没有一起因个人原因的调课行为,从本次中期学生座谈会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反应很好。
(二)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规范有序
本年度工程训练中心各实验室承担了19402学时的实践教学任务,实验室运行总体规范有序,没有发生一起教学事故。积极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实验室安全的检查指标自查整改,完善了中心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安全规章制度汇编等制度性措施,确认了《安全风险分级清单》、《危险源分布清单》、《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清单》,按要求撰写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自查自纠报告》和《实验室安全隐患台账》,在5月19日组织中心全体教职工开展了消防知识培训及消防演练。整改安全隐患20余处,确保了实验室安全有序运行。推动实施专职实验教师辅导教学改革,更好地发挥专职实验教师作用。
(三)探索专职实验教师管理改革办法
为进一步发挥专职实验教师的作用,中心经过多次调研及同老师座谈,在专职实验教师中引入了辅导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对专职实验教师提出了120 课时/年的辅导教学工作量要求,同时推动多样化工作量考核标准的实施,旨在真正发挥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及各自特长,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四)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维护,积极推进实验室建设
中心制定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流程,严格维修的过程管理,规范维修经费的使用,同时鼓励教师主动参与设备的维修。中心各实验室管理人员实时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状态,按要求开展日常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努力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积极推动智能制造实验室的新建以及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的升级改造工作,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9.47万元。目前智能制造实验室设备已经完成安装调试、教师培训及验收;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购置的电脑已配置到位,但由于采购的西门子1200PLC供货周期较长,力争在寒假期间完成建设,下学期开学投入使用。
(五)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成效
中心教师承担的新工科项目 “数控加工类课程老树发新芽教改”按计划开展,已撰写相应的教改论文,并拟对教学大纲和教案进行修改。20年立项的教改项目“我院机械创新班金工实习教学改革与探究研究”已完成相关研究,待论文发表后即可申请结题。拟组织申报2023年教改项目2项。《工程素质教育》课程持续进行课程改革,组织编写完成了《工程素质训练》(第2版)教材,同时该课程被认定为四川省一流课程。面向全院学生开出了一门公选课程《激光产品创意设计》(24+8学时),学生选课情况良好。
(六)科研工作持续开展
本年度中心立项纵、横向科研项目5项,发表各类论文13篇,其中CSCD(核心库)论文1篇、中文核心2篇、科技核心4篇,研究之窗6篇,授权专利6项。
(七)师资队伍建设常抓不懈
中心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心教师队伍凝聚力和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根据工作需要,先后派教师参加了“教师转型发展与工程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线上)”、“智能制造专项技术培训”、焊工特种作业培训与取证、中核集团第三届讲解员培训等;组织开展了智能制造执行系统、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校内培训。
(八)博物馆内涵建设卓有成效
博物馆积极参加中国科协学风传承活动并获得认可,学院因此获得“中国科协学风传承活跃组织”称号(全国十个高校之一)。主动挖掘博物馆蕴含的各类资源,制作视频《寻迹》获得中核集团公司三等奖并在集团官微及中国科协播出;博物馆活动视频《托起明天的太阳》获得中国核学会二等奖并在中国核学会播出。
三、存在困难和主要问题
1、传感器技术实验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等已使用12年,设备故障率高,器件老化严重,难以做到及时维护,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
2、学校对实验教师的政策激励不足,不能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3、随着博物馆影响力日益扩大,挂牌数量不断增加,博物馆工作量显著增大,现有的博物馆专职工作人员已不能满足工作要求。
4、博物馆场地需要拓展,同时,为便于博物馆开展各类研学活动,需要建设研学实验室并购置相应的研学器材。
四、2023年工作目标和思路举措
1、持续加强实验室管理,切实提升实验室设备维修维护效率,提高实验设备完好率水平,更好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2、同自动化系、电计系一起做好2023年度实验室建设的立项、申报和建设工作。
3、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争取为核西物院开展机加工服务,提升中心机械设备利用水平。
4、继续做好中心各项学科竞赛的组织工作,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专职实验教师辅导工作量,更好发挥专职实验教师的作用。
5、常态化开展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中心各实验设备、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安全。
6、力争完成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旧址修缮维护工程招标、顺利实施、验收和提交各类型报告工作。
7、积极探索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在思想教育、学风建设、实践教育和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育人作用。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训练中心
2022年12月30日